调查研究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形式

【发稿时间 :2014-04-09 10:24 阅读次数:

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:“人民是改革的主体,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,建立社会参与机制,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”。调查研究,就是听民情、解民意、看创新、议建言,是践行党“从群众中来、到群众中去,集中起来,坚持下去”的群众路线的有效形式。进行调查研究,要坚持深入、求实、探新、勤奋、精编。

  一、深入。是调查研究流程的起点,要潜下身子,放下架子,深入到与调研项目相关的基层单位和干部中去,倾听他们讲解相关的人和事;深入到与调研项目相关的人员中去,倾听他们诉说自己的亲历;深入到与调研项目关联的群众中去,倾听他们对调研项目中人和事的评议;深入到干部和相关人员举证的文字中去,弄清真假虚实。深入是为了搜集客观存在的信息,是关系到整合调研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。不能像无根的浮萍一样,漂在会上听汇报,坐在家里等上门。要像“水老鸦”一样扎下去,从调研专题的纵向、涉及内容的横向“上门取货”。保证信息的全面、可靠、完整。记得我从事业调到机关不久,县委组织人员调查先进事迹,分工我这个对教育一窍不通的门外汉,去总结一位农村民办教师创新教学方法的经验。不懂没有装懂,没有在别人撰写的材料上改改划划交差,而是背着行李住到社区(大队)、蹲到学校、跑到家庭,听乡、村主管文教干部的介绍,坐在后面当个“大学生”,跟小学生一起听课,同老师一起背送年龄较小的学生回家,跟到老师家中观其批改学生作业、处理家务与教务的关系,走访学生家长,听他们对学校教师的评说。前前后后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,紧紧围绕创新教学方法这个主题,搜集资料,编写报告。初稿送审时,负责审稿的中共苏州地委常委、宣传部长和农工部负责同志阅后讲:这篇材料讲的是真人实事,用的是口语方言,有情节、有细节、有血有肉,阅之新鲜,听之感人,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的调研是编不出来的。

  二、求实。调查,是对社会、经济活动某一个时段、某一个变化特征的搜集,经过调查者的智力、观点、技能的投入,加工、编写成调研报告,使无序资料成为有价值的经验或者创新,为党委、政府对某一事项的决策提供资料。这就是要求调查者有一个求实的精神,脚踏实地的作风,敢于反映群众讲述的实话、实数、实情、实事,忠于事实,既不照顾回避,也不添油加酱,更不凭空捏造,孤证推理,保证调查的真实性,立论的可靠性。二十世纪末期,太仓有些农产品由买难变成卖难,一些有经验、有规模的养鸡、养兔大户,在市场经济大潮中“翻了船”,亏得“血本”无归,他们对政府提倡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想为而不敢为,抱着“宁可无为,也不乱为”的“抗逆背反”思想,等待“风向”的转变。怎样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生产结构调整,增加经济收入?在太仓市农村经济研究会组织下,对双凤镇、庆丰村51户饲养“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”鸡的农户的收益问题,进行了一次深细的调查,从公司电脑中调出这51户农民,2001年从公司购买苗鸡、饲料、药品和交售成鸡的1368笔经济往来账目,加上农户开支的费用和应摊销的固定资产折旧,核算出农民养温氏鸡,每只可收益0.91元。从表象看,农民得到的是微利,但一户农民一次不是养几十只或者几百只,而是二至三千只,有的大户一次能养四千只乃至五千只,一年要养二至三批乃至四批,公司按合同协定的规格、价格包收成鸡,保证农民能以从“规模”中得到合理的收益。这一年,这些户从承包经营的261亩耕地中调出108亩养温氏鸡,年交售成鸡101.62万只,纯收入93.44万元,户均18321元,亩均8668元,与调结构前经营的传统农业相比,增效20.7倍。《苏州农村通讯》、《苏南发展》、《上海农村经济》刊登了这篇用实户、实数、实效撰写的《农民增加收入是农业生产结构成功调整的主要标志》的调查报告,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太仓乃至大区域内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。

  三、探新。世界上任何物质运动都是发展变化的。在经济体制变革大潮中,任何一项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其它事物相联系,并受其影响和作用。调查研究也是这样,往往你在向群众搜集设定项目信息的时候,他们会反映与这项调查相关联、需要变革的新问题。调查者要从改革大局出发,认真听取、记录、思考群众反映的新情况,设定调研的新专题,探求改革的新途径。1986年,市(县)委要农工部调查“在百分之五十五以上农村劳力转移情况下,如何保证农业增产、农民增收调查中,不论留守农村务农的妇女、老人,还是农忙背离岗助耕的务工男女,谈论的却是怎样改变延续了数千年的耕作方式问题。他们期望同工厂一样用机械作业代替手工劳动,在耕翻机械化的基础上,逐步做到:“莳(插)秧不弯腰,开沟不用锹,下肥、上场不用挑,边割边脱边装包”。根据农民对农机经营体制改革和农机品种创新的期望,农工部改变了调研专题,对全市(县)农机经营体制、农机品种及拥有量,进行了“统计调查”,对农民提出的“三不、三边”实惠农机化进行了资金预算调查,提出了建立“农业发展基金”的建议,设计了需要投入资金的筹集渠道,撰写了“农村劳力结构变化带来了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迫切要求”的调查报告。中共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部用特约调研员的名义在内刊《江苏农村工作》上刊登了这篇材料,国家《农民日报》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农研室印发的内刊,在二版头条位置,用“农村劳力结构变化对农机提出的迫切要求”的标题,编发了这篇调查报告。

  四、勤奋。调查研究,既要花体力深潜下去搜集信息、核实资料,又要用脑力学习思考,编写与时俱进的调研报告,只有勤恳细致,艰苦奋斗,才能交出比较有质量的答卷。20世纪末期,支持农业高速发展、农民大幅度增收的政治、经济等许多因素发生了变化,农业经济增长趋缓。怎样从农业家庭经营为主的实际出发,引导农民向合作形态延伸,向更高层次发展?1997年,在太仓市农村经济研究会组织下,对由过去单一产中服务向产前、产后延伸,对产业化经营和合作形态发展的“太仓市养兔协会”进行调查研究。这个协会对会员实行兔病防治只收药费的优惠服务,对技术指导实行现场传授的兔费服务,对产品收购实行挂牌标价的阳光服务,对种兔代销实行定率收费的低偿服务,除此之外,每年还从经营收益中拿出一部分,用饲料补贴的方式返还给会员。调查先后化了三个多月的时间,用访问座谈法,了解协会对会员“三包、一返还”的到位虚实;用对比惠农法,分析协会比其它为农服务企业让会员多得的“真金白银”;用上门看算法,计核协会对会员承诺的落实兑现;用学习研讨法,议定“小协会+大农户”的新型合作性质。撰写了“一个新型农民合作组织”的调查报告。苏州市农村经济研究会在会刊《苏州农村通讯》编发了这篇调查。离休的原中共苏州市委书记阅后,在“太仓市合作经济研究会”年会上评说:这个协会像“火车头”一样,牵引着一批养兔的农户进入了千变万化的大市场,发挥了产销纽带、市场中介、服务中心的作用,是一个不是合作社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,为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创出了一条新路。国家农业部主办的《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》,用“小协会发挥了大作用”的标题刊登了这篇文章。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办的《中国老区建设》,用“养兔协会:太仓人的创举”醒目标题编发了这篇调查。

  五、精编。调查者把搜集的“原材料”经过筛选、鉴别进行整理、编撰,使之成为有情有序、有理有节的调查报告。编写调查报告,要像焦点访谈那样用事实说话,在五个方面下功夫。

  (1)、主题要正确、集中。编写首先要确定主题。主题,是在调查搜集的众多信息中加以提炼、集中到某一点上,是文章的灵魂,是调查报告全部思想意义的高度概括,就像一根红线,贯穿文章的全篇。一篇调查报告,应该只有一个主题,表述一个中心,不枝不蔓,不缠三夹四,动笔时要紧贴主题行文,做到材料为观点服务。

  (2)、标题要贴切、新颖。标题就是调查报告的题目。俗语说:“题好文一半”。标题体现主题,一般有二种类型:一种是只有一行或者两个句子并列的单行标题,其特点是简明、醒目、扼要、上口易记。另一种是由实题与虚题分两行组合而成。实题,也叫正题,是调查报告内容的概括;虚题,也叫引题或者副题,是对调查报告意义的阐发或气氛的渲染。双行标题的特点是虚实结合,彼此配合,形象生动。一篇调查报告,无论采用哪一种标题,都要题文相符,标题的内涵与正文内容相吻合。标题太大、正文肤浅,就会像墙上芦苇一样头重脚轻;标题太小,正文丰满、深刻,就好像大人戴了一顶小人帽子,头大帽小。选立调查报告的标题,还要注意与时俱进,新颖别致,催人欲读。

  (3)、导语要凝炼、鲜明。导语,就是文章开头的一段话。标题围绕主题立,导语围绕标题写,开门见山地把调查中重要、新鲜、生动的事实提炼出来,概括出精炼的语言,用不多的文字写在调查报告的开头,不遮遮掩掩,不拖泥带水,让人一看就臆测到全文,意犹未尽地阅看全篇。

  (4)、结构要严谨、顺畅。结构,是调查报告的“谋篇布局”,是文章的内部构造,是调查报告的“骨骼”,应条理清楚,观点、材料吻合,上下、左右贯通,不颠三倒四。努力做到头尾从简、层次分明、过渡简洁。

  (5)、语言要精炼、平实。语言,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、交流思想的工具,是构成调查报告的“细胞”。只有通过语言的有序组合,调查报告才能收到“宣事达理”的效果。编写调查报告要删繁就简,力争做到“言简意丰”,句中少余字,篇内少剩语,像一池净水那样清澈见底。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那些让人思之难懂的新词怪语,多选用一些调查中群众叙说的口语、方言,乃至成语、诗句,让人看起来生动,读起来顺口。

  调查研究是一项科学、细致、系统的工作,进行调查研究,要像春雨润无声那样深入到群众中去,坚持实事求是,敢于让事实说话,做到好坏皆说,喜忧兼报。

  二〇一四年一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