茅炳琰:善养心者健康长寿

【发稿时间 :2011-06-01 11:01 阅读次数:

----漫谈老年人的心理保健

茅炳琰

  中国传统医学把“七情”定为疾病的内因。“七情”指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。人的情绪急剧波动或长期处于心情不愉快的状态,必然影响许多器官或全身的正常生理功能。生理功能的紊乱就可以引起病理改变。《黄帝内经》指出:“怒伤肝、喜伤心、思伤脾、忧伤肺、恐伤肾”就是这个道理。

  引起人的情绪变化有两种外界因素:一是生物因素,主要是病痛的影响,例如外伤引起的疼痛就会使人在情绪上有痛苦的表现;二是社会因素,如事业上受到挫折,情绪上就有苦恼的表现。总之,喜、怒、哀、乐都是情绪反应。人在心情愉快时,脉搏、呼吸、血压、消化液的分泌和新陈代谢都处于正常平稳状态。如果过于兴奋,可出现脉搏、呼吸增快,血压升高,随之消化液分泌及新陈代谢旺盛。如果过于伤感,则导致胃肠蠕动减弱,消化液分泌减少,体内生化调节失常。若情绪紧张、恐惧或忿怒,可促使脉搏加快,呼吸急促,血压和血糖升高,消化液分泌减少,甚至末梢血管收缩,引起手脚发凉。突然的情绪紧张、恐惧或忿怒,还可使人出现休克症状。资料显示,许多癌症患者在发病前,一般都曾经有过持续的消极情绪,或遭受过重大的打击和挫折。消极情绪可以使人的大脑活动功能降低,引起免疫力降低,使机体抗癌力下降,如果再遇到其他内因或外因时,则很容易使癌症得以形成。

  由此看来,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,在老年保健中也是头等重要的事情。所以健康不只是生理的,还包括心理的,而且心理的占主导地位。一个精神状态好,情绪乐观的老人,其健康状况一定比那些精神抑郁、情绪悲观的老人好得多。同患一种病,情绪乐观的老人容易痊愈,而悲观的老人不但不易治愈,而且还可能更趋恶化,纵然服药、滋补,也是收效甚微。因此,如果心理不健康,情绪消极抑郁,就会大大影响生理健康。如果老年人心里经常保持着青春朝气,性格豁达开朗,情绪积极向上,不叹老、不惧老、不服老。生理就会延缓老化。繁殖,如果心里已经自认老朽,整天唉声叹气,那么,生理必然会加速衰老。

  那么,老年人如何做到年高而不老、寿高而不衰,把高质量的生活和愉快的身心把握在自己手中呢?根据我的实践和体会,有以下两点,与老年朋友共同勉之。第一是仁,就是心地善良,待人宽厚。“仁者寿”已经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。在生活中可以看到,长寿老人几乎个个都是慈祥善良。人们常说“心底无私天地宽”,就是说对人宽厚,帮助别人,不仅有益于别人,也有益于自身的心理健康。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上,避免不了有时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,必须正确对待。“淡泊名利心地宽,无私无畏品自高,富贵功名身外物,安贫甘贱乐陶陶”。不要与别人攀比地位、名誉、待遇,要心平气和,淡泊名利。如果遇到与别人有矛盾时,要学会宽容,不要斤斤计较,不埋怨、不妒忌。大事讲原则,小事讲风格,多一份宽容与理解,少一份争吵与 ,退一步海阔天空,忍一时风平浪静。“海纳百川,有容乃大”,切不可焦躁冲动,更不能耿耿于怀。要有“宰相肚里能撑船”的风格和气度。这种宽容并不是自己软弱可欺的表现,也不会失去尊严。相反,这是一种高尚博大的心态,是一种美德。它可使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,更加友好,生活更加美丽幸福。所以心地善良、心胸宽广、待人宽厚,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。

  第二是乐,就是经常保持乐观情绪,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。,人活一天就要快乐一天,要珍惜一天,生活是自己的,开心才是最重要的。珍惜生命不是饱食终日无所作为,而是要多做有益的事,从中获得快乐。只要自己看重自己,自我珍惜,生命就有意义,有价值。要适应今天,迎接明天,乐观豁达、安享晚年。如果老年人能够乐观豁达、与时俱进,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,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一定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。

  快乐与开朗豁达是一种宝贵的资源,不仅要学会享用,更要善于挖掘。要从孜孜不倦的学习中去寻找快乐,要从劳动和创造中去寻找快乐,要从淡泊中去寻找快乐,要从多交朋友中去寻找快乐……老年人要培养广泛的爱好和兴趣,如琴、棋、书、画、唱歌跳舞、养鸟、种花、欣赏音乐等等,既可陶冶情操,使精神有所寄托,又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。还要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,多交朋友,聊聊天,谈谈心里话,减少孤独感,增加乐趣。古人说得好:“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”。

  总之,老年人要做到“知足常乐、助人为乐、自得其乐”。愿老年朋友们在与衰老和疾病的抗争中,天天快乐,笑口常开,不断提高自己的健康素养水平,健康地安度自己的晚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