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健品消费,小心被“忽悠”

【发稿时间 :2010-07-28 08:53 阅读次数:

  

  针对老年人保健品消费骗局层出不穷的现象,有关专家建议政府制定保健品管理法规规范市场,并且正确引导老年人消费。

  从市场供给现状来看,保健品占整个食品销售的比重持续加大。保健品虽具有保健功能,但不是药品,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,只能起到一定得保健作用,而且因人而异。不讲科学乱吃保健品,不仅难以起到保健功效,还会损害人的健康。保健品生产商鱼龙混杂,不乏资质不高甚至没有资质的生产商。很多保健品实际上并不具备广告所说的功效,甚至使用后会起严重的副作用,伪劣保健品还可致人死亡。

  有关部门统计显示,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,老年人消费占了大部分。而其中有70%以上的保健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。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,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。南京某民警曾总结了老年人保健品消费的9种常见骗局,并发布网络,希望老年人审慎甄别,也希望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,打击相关不法行为。

  其中9种常见骗局如下:(当然还有其他骗局)

  ⑴“专家”义诊免费讲座。不法商贩在住宅小区、早市菜场旁边、公园门口等处推销药品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,通过免费体检途径,无有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,从而达到推销药品和保健品的目的。

  ⑵大肆宣传疗效。任何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,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,而不法商贩大肆宣传疗效。说该产品如何好,如何适合中老年人,吃了后身体会快速强健起来。

  ⑶宣传产品神乎其神,对大部分的内科疾病都有效,甚至“包治百病”。

  ⑷假称乙肝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癌症等世界医学难题能通过服用其所推销的保健品治愈,满足老年患者急于想治愈、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。

  ⑸打着“进口、专利、高科技、绿色环保”的旗号,吸引老年消费者。有意夸大宣传,将普通的商品宣传成为高科技或绿色环保商品。

  ⑹以免费专车、旅游、赠送体检、赠送小礼物等“策略”推销保健品,诱导老年人消费。

  ⑺“陪聊”搞感情促销。有些独居的老人,很希望与人交流谈谈心,骗子们就抓住这一点搞感情促销。光是对老人家热情招呼,然后天天上门陪老人聊天,还帮忙做家务、搞卫生,取得老人的信任后就开始推销价格不菲的保健品。

  ⑻步步设套,最后“走人”。第一天办免费讲座,并赠送洗衣粉、鸡蛋等小礼品;第二天推销某低价格物品,称回家试用,可退货退钱;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,并推销另一高价物品,一般几千元,仍承诺退货退款;第四天“走人”。

  ⑼“买保健品能发财”。厂家声称只要购买其保健品,不仅可以获得包括境外旅游在内的种种丰厚赠品,更诱惑人的是可以获得大量该集团公司的原始股。证监部门表示,类似行为涉嫌变相、非法发行原始股,但“买产品赠送原始股”的方式实际是在打擦边球,这给证监部门和工商部门对其进行查处都带来了一定难度。